行業新聞
你所在的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行業新聞行業新聞

"一帶一路”倡議下,這么做項目最有效

2017年06月23日

前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承包商帶來了一定的機遇,那么如何乘坐這條大船,做有經驗的承包商?這是承包商面臨的最大挑戰。

2000多年以前,駝鈴聲聲,走出了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 “絲綢之路”。千百年來,絲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發掘區域內市場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是我們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了解海外承包的現狀

當前我國“走出去”戰略不斷深化,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海外業務發展迅猛,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行業規模持續擴大,承攬的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工程承包業務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項目承攬方式多樣化,在傳統施工承包的基礎上,EPC、BOT、PPP等方式承攬的項目比重不斷增加,業務規模的擴大和項目復雜程度的增加對企業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在國際建筑工程項目領域,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風險,交學費、走彎路、出現重大經營失誤的案例層出不窮,關鍵是對國際慣例、當地法律法規不熟悉、不了解、不掌握使然,人走出去了,企業走出去了,但是思維方式、理念仍然停留在國內的固有經驗,以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營哲學去海外闖天下,其結果必然事與愿違。

不合規經營、憑借“Grease hands”、超級低價中標,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企業經營的風險也在加大,究其原因,實質上是對契約精神的違背,放棄了信守精神。在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國家的戰略過程中,對風險管理、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刻不容緩。

加強項目管理的學習

雖然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擁有較豐富的國際工程管理經驗,但距離真正的有經驗的承包商(as an experienced Contractor)還有多遠?顯然與西方承包商相比對國際標準、慣例、FIDIC合同的掌握、運用,不在一個層次上,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語言的障礙、思維模式的不同、中西方理念差異、當地的環境適應等,都是制約中國承包商發展的因素。

發生了索賠事件,不知如何運用合同賦予的權利,不敢發聲,經常出現打包索賠的現象。而FIDIC合同中28天原則卻不知有多少本應該屬于承包商的權益被無形中剝奪。系統地、認真地學習和掌握FIDIC合同條件是每一位工程管理人員掌握現代化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理論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我國工程項目管理與國際接軌的基本條件,更是能夠在談判桌上做到談笑風生、游刃有余、表現出有經驗承包商的前提。

通過十幾年國際上的施工經驗,深深感受到國際工程(尤其是國際競標類項目)復雜多變,履約風險巨大,一旦前期營銷失誤,很難通過合同索賠來實現效益。因此,投標報價要客觀、嚴謹、合理,盡量不用超低價中標。呼吁我們海外中國承包商要理性報價,團結一致,響應國家“走出去”的號召,真正實現中國公司的跨越式發展。

面向廣闊的國際市場,共同乘船出海,雙輪驅動,順勢而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堅守契約精神,合規經營,在國際工程履約的舞臺上,敢于發聲,做有經驗的承包商,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砥礪前行,樹立負責任、敢于擔當的企業形象,為實現“一帶一路”宏偉藍圖貢獻中國力量,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朱印奇,基業長青《國際工程商務人才實戰型特訓營》產品主創人員;中國電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法律風控部總經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曾參與建設公路、機場、港口、房建等多個大型國際承包項目;歷任國際公司經理、國際部、商務部主任,主管合同和商務,從事索賠和爭議解決,并參與多個項目投標和談判工作。